一年生產周期
醬香酒釀造遵循自然天時,端午踩曲、重陽下沙。以每年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投料開始,經過蒸煮、發酵、取酒、丟槽,經過1年的時間。
兩次投料
醬香酒的第一次投料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,先投入一半的原料,其中尤其講究紅高粱顆粒的完整性,必須保證完整度好的高粱比例為80%,只允許20%的破碎度,這個過程被稱為下沙。采用兩次投料,主要與當地氣候相關。當地紅高粱的生長地區為山區,山地地區的高粱先成熟,就先投料;而山區坡地的高粱后成熟,就后投料,這樣就能保證保證口感的相似融合。
三種典型體精心勾兌、三年儲存
醬香酒采用“以酒勾酒”的工藝,具體來說,就是把不同生產輪次、3中不同風格典型體、不同酒齡的原酒勾兌而成。茅曲坊出酒之后,要經過3年儲存。這是因為剛烤出的輪次酒刺激性較大,而經過長時間貯存之后,酒的口感會變得柔和,香氣物質更加多。
四十天高溫發酵
高溫發酵是以茅臺酒為代表的大曲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釀造工藝,指的是酒曲在60°高溫下經過40天的發酵。
端午制曲
曲料是酒的生命,茅曲坊的酒曲采用純小麥釀造,而端午節時期小麥的質量是最好的,再加上端午節時期濕度高、溫度高的特點,空氣中的微生物數量非常多且活躍,使得制造出來的酒曲是優質的醬香型高溫大曲。端午制曲,促成茅曲坊酒香氣、香味物質的形成。
六個月存曲
曲塊制作完成之后,將曲轉入干曲藏存放半年。通過長時間的存放,曲塊酶活力下降,香味增加。
七次取酒
茅曲坊采用高溫取酒的方式,又被成為“烤酒”。同一般白酒要求蒸餾酒接酒溫度為25°不同,茅臺酒接酒溫度達到40°以上,將刺激性強、沸點低的物質排除掉,留下高沸點、不易揮發物質,使得茅臺酒“好喝不上頭”。
八次發酵
大曲醬香酒的釀造環節,要經歷8次反復發酵。每次發酵都有陰陽兩種發酵方式,即經歷高溫堆積發酵后再封入窖池進行封存發酵。反復發酵能培育更多更豐富的微生物群,從而更好地促進糖化酶的轉化,釀造出更好的醬香風味。
九次蒸餾
也稱為九次蒸煮,指的是把兩次發酵成熟的糧食放入蒸酒器中混蒸,約4-5小時,保證糊化柔熟,整個生產過程需要9次蒸餾。